五十余年一晃而过,都是年逾古稀的爷爷奶奶辈了。值除夕临近之际,遥祝同学们身体健康、幸福长寿!
那些年的除夕夜是很难忘的,好几个除夕都和同学们一起过,第二天清晨才赶回家给老祖母拜年,给父亲拜年。
学校的除夕,除了年夜饭还有多项娱乐活动,玩得非常开心。几个除夕里,印象最深的又是包饺子的那年。
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,一大批北方同学并入我校建立学院。建院的第一个除夕,北方同学发起自己包饺子。除酒菜,最后自己包饺子。
南方同学并不喜欢吃饺子,也不会包,但觉得新鲜,都赞成用这特别形式欢迎“新鲜血液”
食堂的老三师傅们准备了揉好的面团和饺子馅。那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年夜饭,团团围住饭桌,像北方的家庭,兄弟姐妹们一起投入,边包饺子边说笑打趣,没有忧愁只有欢乐。
不是饺子好吃,而是大家在一起自己包自己吃,有种特别的情调和气氛,比哪一年都吃得有味,所以令人难以忘怀。颇似现在的“自助餐”也许是大学“自助餐”的首创吧。
会包的不会包的,全把手洗了又洗,然后擀皮的擀皮,包馅的包馅,摆弄的摆弄,运送的运送,也有的不敢包怕包坏,只在边上作模作样,咋咋呼呼凑热闹,或变换花样包成不同的形状。
北方来的新同学主动到各桌当技术指导。叶同学是我们的中当然主角,他一向能干。他经历丰富,几乎什么事都懂,事事主意多、办法好,包饺子中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。
他年岁稍大些,像个大哥哥一般。只是后来他没有和我们坐在一个教室,也没有和我们一起走上工作岗位,那是过去时代的悲剧。
那次包饺子赶上了时代,是真正的“百家争鸣、百花齐放”大多都不足二十岁,年轻人总是喜欢标新立异。于是大多数之外,便有了圆的、扁的、不圆不扁的,三角的
样子并不怎么好,北方人会觉得好笑,可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自然喜欢。有些煮过后成了肉末面片汤,混杂在一起,也觉得好吃。
这是空前绝后的一次,回忆起来余味无穷。此后的日子便总是坎坎坷坷,惊涛骇浪,虽然美味,却再也没有了那般轻松愉快的心情。
饭厅放送着优美和热烈的音乐,还有祝贺讲话。餐厅里欢声笑语一片,嘻笑声、说话声、敬酒声、猜拳声、呼叫声、嬉戏打闹声。
老院长来食堂看望了大家,祝“孩子们过年好”要同学们吃得饱饱的。老院长非常激动,激动得又呼起了口号。这是那个时代的,更是老院长个人的特点,他一高兴便要激动,便要口号声不断,有时候还老泪纵横。
老院长是个很有成就和威望的老戏剧家,曾有过“北熊南田”之称。他热情,平易近人,在院子里遇见同学时常常是他先打招呼。学生叫他一句院长,微微的点个头,他会连连弯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