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在那道只露了一线天的溪道上方,她们抬头看,在崖壁的半腰处也有人插起火把,似要开始构建凌空的栈道,以后人要从那上面走的。
从西州的家中出来时还十分炎热,但此时就清爽得多,想着能很快见到高峻,两人的心情也极为舒畅,各拉着马匹加快了行进速度。
直到第二天的早上,她们才上到了山顶。
这里根本看不出底下人所说的大战痕迹,空气中连一丝的血腥味儿都闻不到,有一片大湖,湖边有两座木寨,一座木寨里粮草堆积,留守的竟然是二哥高峪。
高峪的任务是督促着伙头军们烧柴做饭,打打后勤。见到柳玉如和樊莺后,二哥问,“弟妹们,难道不放心了?”
柳玉如问,二哥峻呢?
高峪指了指南面,说高峻在山谷下指挥着砌城。樊莺见过前头树林中的寨子,总共看起来也过不去五百人,“二哥,‘两州大军’就只有这些么?”
高峪道,“这还是后来增援上来的,一开始哪有这么多,连我算上才杂凑了有八十几人!但大白天的,这点人就让我兄弟耍的像二百来人似的!把乙吡咄陆部的小三百人兵不血刃地全都耍弄走了!”
柳玉如和樊莺听二哥细说,这才大略地得知了事情经过:
这些人在高峻带领下,先夜占了粮寨,再由高峪带十八个人占据粮寨紧闭寨门、先饿了胡人两顿,直到他们眼睛发了绿光,才挑起庭州的旗子。
而此时高峻、王达、高让已趁机带了剩下的人,袭取了山谷下垒至一半的石城。那些困顿不堪的胡兵、胡匠们一见到盔明甲亮的庭州人,而且带队的是天山牧总牧监,几乎没有反抗便交城缴械了。
等到胡人兵寨中那一百六十人回味过来时,早已腹中空空、连抬眼皮的精神都没有,前后的石城和粮草已都被庭州这边占了。
他们看到粮寨的寨墙上,庭州唐兵人头攒动,比自已只多不少,不多久又从粮寨后边的林地中再飞驰出足足有百来骑兵。
领头的胡将掐指一盘算,大概认为若是试图反击、夺寨的话,人数占劣势不说,粮草也都在对方的手里,而且退路也被庭州封住了。乙吡咄陆部的人一点胜算都没有。
而此时,大唐丝路督监高大人率六名护牧队驰到胡寨前,声言如果这些人不作抵抗,他将会以丝路督监的名誉、保证所有人性命无虞,放他们西去。
于是这些人也都识时务地放弃了抵抗。高大人还特意给乙吡咄陆部可汗——阿史那欲谷写了封信,交这些胡兵们带回去。高大人在信中说:
贞观二十年,西州天山牧各大草场萎缩,旱情严峻、情况紧急。幸好大汗筹划在先,在山顶湖边屯粮筑城,保护水源。有道是丝路一家,不分彼此。为不使乙吡咄陆部劳民伤财,本监决定:派庭州人马就近把守,接替大汗的人马做这件苦差事。但请大汗放心,只要有本监在,在水量的分配上一定能够做到称物平施,绝不厚此薄彼。但丝路督监恳请大汗,将委派来的六十名胡人筑城工匠暂留在山顶湖边,待筑城结束之后,本督监一定厚赏并遣他们回乙吡咄陆部……
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