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市很少了,也就不知米铺的那位老板是否听进了她那句的轻飘飘建议。搬迁的决定并不是那么好下的。手续麻烦不说还要牵扯很多精力。米铺的掌柜本来就拮据,要他听去一个外人的话,可能实在是微乎其微。
等到秦英进了宫,一连数月只出宫一次,沐休三天只是去东市的洗心斋取了张佛像画。再之后秦英出宫做了观主有了宅子,掌事道人和梅三娘分别负责采买。秦英最多到东西市的茶馆落座,根本不涉及米铺,也就没有发现当初那间不起眼的米铺,换了名字也换了位置。
秦英想到这里不由感觉今非昔比。
掌事道人和那个汉子寒暄了几句客套话,先是推说自己并非观主不能妄作主张,后是勉为其难地应下了这整整一车的粮食。
虽说天下安稳,斗米只需三四文钱,不过西华观所拥有的钱帛已经那么富裕了,毕竟观中有二十口人每天吃饭,每天要点的香烛灯油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。
据汉子道这车粮食有三百石。
掌事道人听到这个数字心中一凛,想这就等于米铺掌柜的发了大善心来捐助周济道观。
秦英竖着耳朵也隐约听到了一星半点,双手捂着心口生怕自己听岔了。她每个月的月俸只有几十石,掌柜的真是为旧日之事出了老血。
不过也能说明米铺因秦英的一句话,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。
若没有秦英的指引,估计掌柜的守着铺子不断亏空,最后便维持不下去生计了。
这样一来秦英就没那么汗颜掌事道人收下那车粮食了。
新年的头三天东西市照常开门,但里面的多数铺面不会接·待客人。秦英打算着过几天去西市的兴德米铺转转,拿了回礼亲自感谢掌柜的慷慨解囊。
礼尚往来。迎来送往的才是人之常情。
等看掌事道人唤了两个帮手将角门的高门槛拆下来,那辆满载粮食的牛车进了道观,秦英招呼车夫赶紧离开。
汉子既然不知自己与西华观主擦肩而过,就让他们索性错过了吧。反正日后还会相见。
新年第二天辰时秦英起榻,刚开房门就看梅三娘端盆站在天井旁,喜上眉梢地道:“今天又有客人来了,你快到前厅瞧瞧,保准大吃一惊。”
秦英眨眨还没睡醒的眼,伸手摸着下巴想梅三娘口中的“客人”一词。
除夕之时秦英把刘允带进了宅子,就有让他正月在这里常住的意思。他在太一殿闭关了好几个月,正该透透风见见人,少年人还是贪玩的年纪,一个地方呆着憋坏了却不好。至于今天,不请自来的客人会是谁呢?
秦英匆匆忙忙洗漱后就进前厅了,只见自己前一个月来朝思暮想的秦溪坐在前厅首位,悠闲自得喝着明离奉的茶汤,笑对梅三娘道:“初二了要回娘家的门儿。”
“阿姊!”秦英在门口一跺脚,就大步迈过去往秦溪的身上扑。
“这么大人了怎么还是顽皮地厉害?”秦溪拍着秦英的后背道。(未完待续。)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