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时仍会将二者做个比较,争个高低。
这种争论显然是没有头的。阿伯趁二人未开始争论,接过了话头,“这种争论是没有头绪的,二者孰高孰低,需要看的是修习者的悟性。当初范文倒是将神功传了下去,可惜他儿子悟性不够,到了孙子辈上更是泯然众人矣,以至于第四代帮主之位只能交到水天一手上,《道心秘藏》、鱼刀也随之失传、消失了。”
阿伯摇了摇头,语气中满含遗憾之意,“辅嗣先生更是让人可惜,才高一石竟被天所嫉,以至于弱冠而逝。《得意忘象》更是让江湖人惊鸿一瞥后便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中,否则逍遥派不知要强盛到何种惊人程度,一统江湖怕也不难。”
“辅嗣先生当真如此有才?”小九怀疑,“较之谷主如何?”
“老谷主是远远比不上的。”阿伯“呵呵”一笑,不等小九再问,将话题又拉到了辅嗣先生身上,“辅嗣先生的才气不止《得意忘象》。”
接着小九听阿伯讲,王辅嗣虽只有弱冠之年,对于逍遥派的功劳可不小。
当时逍遥派的武学至宝《道德经》,因内斗逸散已久,是辅嗣先生消除各方芥蒂,一统逍遥派,重新整理了秘籍,让武学至高得以完整留存。
又因为《道德经》晦涩难懂,逍遥派弟子习之不易,辅嗣先生又对武学至宝《道德经》做了校注,从而大大提升了逍遥派弟子的实力,从而让逍遥派重新跻身当时的三大派。而辅嗣先生完成这些是在二十岁之前的。
二十岁及冠时,辅嗣先生武功已经冠绝天下。
虽与浮屠塔、南山书院掌门人不曾比过,但辅嗣先生曾听当时的浮屠塔方丈讲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。
三日讲经完毕,辅嗣先生向方丈告辞时,曾演示了一招般若掌。
在这之前,辅嗣先生不曾见过浮屠塔般若掌,这一掌也不是《般若掌法》中的招式,但这一掌却暗合《般若心经》佛理,与浮屠塔《般若掌法》中最精妙一掌也不相上下,精妙更甚方丈,反让方丈对般若掌有了更多领悟。
浮屠塔归来,辅嗣先生开始将将自己武学感悟编写成册,是为《得意忘象》。
或许如阿伯所说的天嫉英才,或许是辅嗣先生在二十四岁之前,干了太多伟大之事,再难超越,上天让他的生命终止在了双十二华年。
“有人说逍遥派将《得意忘象》留存,但无人参悟,所以在江湖上不为人知;也有人说辅嗣先生心血未完便已身死,《得意忘象》只有残卷,与辅嗣先生一同埋在了地下。江湖传说众多,莫衷一是,现在看来,至少《得意忘象》在辅嗣先生埋骨之地是有的。”
“辅嗣先生幼而察慧,总角之年即好老庄,通辩能言。这世上或许只有他能完全领悟《得意忘象》,并在三日内,取天下精妙武学之精神并融会贯通吧。难怪当时书院山长曾言,孔夫子称后生可畏,若斯人者,可与言天人之际乎!”
女子对辅嗣先生是神往与钦慕的,她说罢,又为他的英年早逝叹息一声,将目光投向窗外,湖面上烟波万顷,望不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