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位客官,大米是两文一升。”
问了米面再问油、蛋、盐、酱、蔬菜、水果、调料、丝绸、棉布等等。不问不知道,问了吓一跳。王爷这才知道自己和平民百姓之间的距离。
王爷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,就是到了寺庙也没有为柴米油盐发过愁,因为他不负责这些。当了皇子阿哥、将军、亲王更是远离这些民生之事,一年的俸禄就是一万两白银和一万斛禄米。还有世子的一份六千辆银子六千斛禄米,还有庄子上的收成。根本用不着知道这些。
问过才知道,大清的帛一尺十八文钱(帛是丝织品的总称);绢六十文一尺(绢类的织物为平纹组织,质地轻薄,坚韧挺括平整,常见的有天香绢、筛绢等。天香绢可以做妇女的服装、童装等,容易起毛,不宜多洗);杭绫一百文一尺(绫是斜纹地上起斜纹花的中国传统丝织物,是在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。光滑柔软、质地轻薄,用于书画装裱、衬衣、睡衣的制作。绫类丝绸按原料分有纯蚕丝丝织品、合纤织品和交织品。常见的有花素绫、广绫、交织绫、棉绫等)。顺治时代的丝绸每尺五十文到一百文,每匹五两到十两。纺织品的幅面一般都很窄,大约在六十厘米左右,也就是一尺八寸,一身长袍要二十一尺,按最便宜的价格每尺十八文算,不算手工,布料就需要三百七十八文钱。棉布每尺十五到十七文,棉花每斤五十到八十文。如果一个人一年两身衣服就得一两银子。
王爷三人虽然不知道师父让自己调查这些做什么,尤其是王爷,以为师父觉得自己太高高在上了,一点民间疾苦都不懂。不过呢,通过这种调查,还真是对大清的经济状况有所了解了,对百姓的疾苦也稍稍明白一些:一户五口之家,在京城这个环境里,一个月的花销,怎么也得二两银子。
师父并没有明确地说具体要调查哪个范围的物价,直说日常生活方面的。王爷的理解就是柴米油盐加上布匹、棉花。用绫子裱画云儿比谁都懂,但是用绫子做衬衣、睡衣却是不知道。锦缎和棉布多少懂得一点,因为和母亲学过裁剪。
一行五人见什么问什么,把卖货的还吓够呛。以为自己的价格不对了。
鱼儿和水儿就是两个跟班的,不过她俩有的时候也主动打听,然后记下来。
“这位先生,你们挨家挨户地问价,到底什么意思啊?”终于有人沉不住气了,向王爷发难,“你们是哪个衙门里的大爷?打听这些做什么?光是打听也不买……”
王爷也不生气:“有人买你的东西连价都不问问吗?”
“当然是问的,可是买什么问什么,也不能什么都问吧?”
“有人规定不买的东西就不能问价吗?”
“这个……”
“你怕什么呢?短斤少两了还是蒙人缩水了?”
“没有啊,我才不干那种事呢。”
“那你怕什么。”
“你们不是也要做买卖吧?”那人的态度好多了。
王爷笑了:“你看我们这几个人是做买卖的材料吗?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份才能的。”
那人可能是个掌柜的,一听这话当时就高兴起来:“嗨哟这位爷,看您的派头就不是做买卖的,一定是哪个衙门里的大人。”
“我不当官,也不在衙门里公干。”
“那您一定是南边来的,带着儿子、闺女来京城观光的。”
王爷摇头。心说,这位的眼神也不怎么样。
田亮和鱼儿成亲好几年连孩子都有了,但是俩人之间还很拘谨,一起走也不说话,好像陌生人。云儿和王爷就不同了,很能找到说话的契机。云儿的注意力非常分散,什么都想看看,吹糖人的摊子也要站一会,问个价。但是她根本没想买,一想那个糖人是人的嘴吹出来的,再吃到另一个人的嘴里,就想呲牙咧嘴了。
王爷发话:“打道回府!”
云儿的反应就是快,马上第一个爬上跟在后面府上的马车,在车上摆个大字:“累死了!”
王爷和云儿坐一辆车,云儿就放赖地把脑袋枕在王爷的大腿上,一路睡到府门口。
王爷看着云儿疲劳的样子很心疼,很想把她抱在怀里让她好好睡。但是,他不能,。
给王爷赶车的是府上当差多年的一个中年车把式,人很老实,多一句话都不说。
另一辆车是田亮赶车,纳兰跟他并排坐在车辕上,鱼儿水儿在车里面。她们很少这样出来放松,累了一天还很兴奋。水儿说:“鱼儿姐姐你看见那个小摊上的香囊了吗?还没到四月就准备端午节的香囊了。特别好看!哎,你家田大哥平时不爱说话,真不知道他口才还不错呢。”
田亮在车外说:“我是第一次听人说我有口才,王爷带咱们出来问价,能让王爷问吗?你们都是女的,还不是必须我和纳兰来问?”
鱼儿说:“我们也帮主子问过。可是相公,问了价记下来做什么呢?”
“不知道,我总觉得好像事情不简单。师父怎么会让王爷调查物价呢?
“是啊,很奇怪。”
回府之后,把打听来的物价分类抄写,有布匹类、食品类,食品类里面分为蔬菜、肉蛋、调料等几个项目,还有文化用品类,包括文房四宝的笔墨纸砚和画画用的颜料、毛毡、笔洗等等,食品类比较庞杂,连咸菜、腌蛋都问了。云儿还路过一个成衣铺子,问了男女成衣的价格、鞋袜的价格、各种帽子的价格,反正是见什么问什么,把好几位掌柜的都给问毛了。
鱼儿还给问了小摊上的香囊、荷包、头绳、纱花、脂粉头油的价格,这些东西的价格要分质量好坏而定,鱼儿锲而不舍地问遍了所有的价格,还问出瘾来了。抄写之后,放在一个木盒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