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下,中·央电视台和NHK电视台临时组成了一个采访团队,采访这些参赛的选手,以及他们在三里屯等待参赛的这些日子的生活——既然有人把进入决选当成是刷话题刷人气的方式,那么索性,就再助一把火好了。
反正,汉城奥运会,再过两天,就结束了。男子100米决赛也如“历史”一样,从“世纪之战”化为了“世纪丑闻”。当初在常·委会上的“预言”,也上了报。据说是为了针对民间对于国家队各种“兵败汉城”的舆论批评,甚至批判。
“查出来了,就是兴奋剂,查不出来,就是高科技!”——黎华走后的第二天,陆衍读着报纸上引用的话时,眼睛是星星状,声音,也格外的大声。
奥运会的舆论热度被降温了,决选比赛也就貌似拿过了接力棒。
除了中·央电视台和NHK电视台,国内的地方电视台,RB的各个放送网络里的县电视台,只要自己当地有人进入了决选,也就或多或少地派了人来跟踪报道……嗯,他们称之为助阵。
幸好,文华公司一直以来都在三里屯买地。这让接待工作少了许多基础性的问题。
按照毕文谦的计划书,决选比赛期间,参赛演员的吃住是免费的,但随行的人就得自掏腰包——在中森名菜眼里不算太贵的价格,其实已经不便宜了,特别是对于那些来自相对偏远落后地区的人来说。不过,仅仅是这样的利润,无论是做计划的毕文谦,还是在无意间已经“习惯”了暴利的陆衍和小晓琳,都看不上眼了。
事实上,整个计划的最终目的,有两个——
一个,是美食街的建立。三里屯里不仅有文华公司,同时也有许多大使馆。那里面的人,至少消费能力是强于国内普通人的。而且,这本来就是一个免费宣传的大好机会。如果不衍生性地宣传点儿什么,毕文谦总觉得有些亏,而在短时间内能够拿出来,并且的确拿得出手,并且容易形成后续开发的……临时能够想到的,也只有吃了。
毕文谦对于吃没有格外的欲望,但他上辈子也看过传说中的《舌尖上的中国》,也知道其反响——吃文化的交流,无论是国内,还是中日,都是容易而适合的。
而且,之所以价格不算太贵,就像毕文谦对中森名菜说的——眼下的临时食堂的装潢,根本谈不上装潢。而将来的美食街如果真的建好了……毕文谦当时对陆衍这么说了:“要知道,京城是有不少消费能力不错的外国人的,同时京城作为一个北方城市,特别是冬天,在饮食上能够窘迫到连过年吃饺子都能成一种文化了。所以,建立这样一条美食街,不仅能够赚钱,更可能成为一个京城的景点。”
没错,当一切都建设好之后,对外的价格,就将彻底改头换面了。
于是,计划的另一环,就在于价格的多轨制:将来的美食街里的价格,如果是文华公司内部的人,将是非常便宜的低价;如果是一般的中国人,价格就会像中森名菜说的那样,作为平价,贵,但也不太贵;而如果是外国人,那就将是一个感人,或者说喜人的高价了。
这显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漏洞,所以如何区分顾客,毕文谦在和陆衍、小晓琳讨论的时候,一意孤行地一刀切了——能够流利地说普通话的,哪怕口音很重,就可以享受平价;有带照片的文华公司系统内的工作证的,就可以享受低价。
这样的方案,虽然只文华公司内部的事情,却也不仅是文华公司的事情——至少,陆常委就解读成了公有制下的资产货币化的探索。
好吧,黎华带走的两盘磁带,多半他是已经听过了。他听过了,和他相似的一批人,多半也都听过了……
也许,这便是陆常委此刻眼见着中森名菜激动的模样时,那一脸轻松的笑容的含义。
想着,毕文谦看着中森名菜漂亮的脸,说的,却是另一个话题。
“中森小姐,既然你决定不参加比赛了,也的确坐在了这里,那么,就请你当好这一次决选比赛里,作为RB方面的评委吧!虽然,拥有决定权的,是我。”
——这一决选比赛的评委有三个,毕文谦自己,陆常委,以及中森名菜。虽然陆常委和中森名菜彼此不易交流,但只要拍板的自己能无障碍交流就足够了。
“社长,你放心吧!虽然我不觉得我真的有资格作为评委,但仔细想想,如果不是我,想要从国内选出另一个人来,恐怕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。”
“当然了,这就是我之前邀请你的原因。”
“这也是我答应邀请的原因。”中森名菜朝着毕文谦默契地甜甜一笑,“如果是以前,如果是其他场合,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子当一个全东亚都关注的比赛的评委,国内多半会出现各种闲话,但谁叫还有一个更年轻更有决定权的评委就在我旁边呢?社长,虽然听起来像是奉承话,但真的,有很多人都把你视为梦想而更加努力呢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