叶如松的老家,在安徽省黄山。 高义去过盐城和黄山后,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,在这里补充叙述一下。
接替叶如松当省委书记的人,是胡剑秋。
高义担任了省公安厅副厅长不久,公安部的治安管理局局长出现空缺,部领导希望华东六省一市,分别推荐一个培养对象,作为备选。
赣省的省委书记胡剑秋,提名推荐了高义。
但是,在高义去盐城监狱,探望了叶如松,并且去了他的老家之后,高义第一个被否决了。
理由很简单,有一个领导说,这个人的政治立场有问题。到底是什么问题?谁也没说清楚,谁也不会去问。反正在七个被推荐的人里面,高义是第一个出局的。
要说高义政治立场有问题,除了与叶如松有联系,他真的不可能有其他问题。
当然,这里面有一个让人匪夷所思的情况,高义不仅仅是去了一趟叶如松的老家。他在叶如松的老家家里,呆了不到一个小时,在当地却玩了几天。
高义离开叶如松的老家后,在黄山风景区住下来了,计划第二天陪同爱人上黄山。
过去的黄山交通闭塞,游人罕至,千百年来,她一直像一个大姑娘藏待字闺中,哪里有现在的游人接踵而至。
古往今来,对黄山情有独钟的大诗人,非唐朝神仙李白莫属。李白写了不少关于黄山的诗歌,其中广为人知的,应该是《山中问答》:
问余何意栖碧山,笑而不答心自闲。
桃花流水窅然去,别有天地非人间。
其实早在秦汉时期,会稽太守陈业便“洁身清行,遁迹此山”。到了唐宋,黄山才渐渐地为世人所识,山上寺庙宫观才日渐增多。
黄山的真正的崛起,应该归功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。1979年7月中旬,时任**中央副主席的邓公,在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的陪同下视察了黄山。
年逾古稀的邓公,确实不寻常。上黄山,他不是别人抬上去的。他一双布鞋,一根拐杖,登上了黄山。
“要有点雄心壮志,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”,这是他当年的明确指示,那时候,国内还没有开旅游资源一说,邓公不乏高瞻远瞩。
高义夫妇第二天早早起床,吃了早饭,来到景区售票处,却没有如愿以偿。
这一天黄山被大雾笼罩了,游客只能望雾兴叹了。
高义没有被大雾困惑,他驾车带上爱人殷勤,去寻访了周边的名胜古迹。
黄山古称徽州,黄山古代又称黟山。
高义选择了去黟县的古村落去玩一玩。黟县历史悠久,是“徽商”和“徽文化”的祥地之一,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。
在黟县境内存有西递、宏村两个古村落,他们都入选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
叶如松的老家是在黟县,但是,他的老家在当地相当普通。除了山清水秀能够入诗入画,你在他的村子里,还真的找不到徽商和徽文化的符号。
高义以车代步,他有心想仔细看一看,那些失落在民间的徽文化符号。那些符号就是大量的明清民居、祠堂、牌坊和园林。
高义先来到了一个离叶如松老家最近的景区,西递村的村口。
在西递村口的月湖边,堂而皇之映入眼帘的是胡文光牌坊。
这是一座建于明万历六年(公元1578)的建筑物,距今也四百多年的历史,牌坊高十几米,宽近1o米,在一旁郁郁葱葱的松树和杉树,以及波光鳞鳞的池塘衬托下,显得高大巍峨,气势不凡。
仰望着牌坊上“荆藩相”和“胶州刺史”八个大字。高义是颇有感慨的。他在来黄山之前,是做了一些人文历史方面的功课的,知道胡文光的建树,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,实在是谈不上有多么风光的。
但是,当高义来到胡文光的牌坊前,却是被深深地震撼了。
高义没想到,万历皇帝会如此褒奖胡文光,这对于一个比较平常的官吏来说,真的是光宗耀祖,皇恩浩荡。
也没想到,胡文光的牌坊,在历经四百多年的沧桑巨变之后,依然能够保护的如此完好。这说明了公道自在人心,老百姓心中都有一杆秤!
在胡文光的牌坊下,高义夫妇流连了许久。秋高气爽,游人如织。
现在的殷勤比高义更喜欢拍照和摄像了,她拿着数码相机,在不停的转换着视角。
高义偶然听到了身边游客和当地人的对话。
“喂,老大哥,你是这个村里的人吗?”一中年男游人问。
“是啊,在这里土生土长了六十多年。”一个村干部模样的老人回答。
“听说,叶如松也是你们这里人,是吗?”游人打听。
“叶如松的老家离这里不远,往山里面进去十几里就到了。”老人笑眯眯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